7月的北京,數字經濟的熱潮與盛夏熱浪一同襲來。
近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的2025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上,300余位國外嘉賓與上千名參會者共同見證了一場以“建設數字友好城市”為主題的科技盛宴。從人工智能(AI)工業智能體到數字人直播,從醫療信息化到數據資產化,數字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構生產生活方式,催生千行百業新的經濟增長點,而數據要素的激活更加成為產業創新的核心動能。
數字經濟重塑社會運行邏輯
走進大會展區,北京領翼工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領翼工軟”)的“楊梅”工業平臺前圍滿了參觀者。領翼工軟人力資源總監岳茜茹向參觀者演示了如何通過AI智能體優化汽車零件設計,“過去工程師需人工審查DWG圖紙,現在基于‘楊梅’工業平臺的‘納豆’智能體,可自動完成圖紙的合規性檢測,效率提升80%。”在現場還可以看到屏幕上顯示的污水智能加藥系統的實時數據不斷跳動,展示著AI對市政設施的精準控制能力。
這種變革不僅發生在工業領域,中科云創(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云創”)的MR+AI智能眼鏡讓大型設備檢驗告別“實物搬運”時代。“客戶戴上眼鏡就能透視設備內部結構,甚至模擬拆裝培訓。”中科云創公共事務總監鄧艷玲指著眼鏡中的3D模型解釋道。
北京九像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AI數字人“朱熹”也在與參會者互動交流,虛實交融的場景引發陣陣驚嘆。這一技術源自諦聽AI全息智媒HoloMatrix,是其獨家專利產品,適用于NFT數字藝術館、教育機構等應用場景。
“數字技術已從工具升級為生活重構者。”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數字財務研究所所長周衛華在大會分論壇上表示,“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將突破60萬億元,其滲透力正重塑社會運行邏輯。”
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在大會開幕式上表示,根據國家數據局2024年5月印發《深化智慧城市發展 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要求,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要進一步夯實發展基礎,突出應用導向,注重城市服務普惠包容,實現城市治理理念、服務能力的躍升。
激活數據要素賦能行業發展
周衛華表示:“數據要素在經濟發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各個行業都要通過數字經濟尋找新的增長點。”
2019年印發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首次把數據列為生產要素。
“傳統直播間需要160名主播,現在90名主播+AI就能覆蓋全天候運營。”北京廣益集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集思科技”)創始人李世尊的案例引發熱議。其數字人直播系統通過8個智能體協同,為博柏利(Burberry)等品牌實現“萬人萬面”的個性化銷售,累計商品交易額超50億元。
在醫療展區,東華醫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華醫為”)展示了“HOS統一門戶”如何打破醫院350個子系統的數據孤島。“電子病歷智能填寫讓醫生效率提升30%,而‘價值訂閱’模式正推動軟件服務業從買斷制轉向按需付費。”東華醫為市場運營經理李小璐表示,該企業海外項目已落地埃塞俄比亞,將中國經驗輸出至新興市場。
“領導發言稿生成從3天縮短到10分鐘,且數據完全本地化。”軟通計算機有限公司產品解決方案經理馮壯說。
聯想AIO的超融合架構同樣印證了降本增效趨勢——某制造業客戶IT投入減少40%,運維效率翻倍。
“每個行業都在尋找數字經濟增長極。”周衛華表示,“從零售的‘AI銷售’到工業的智能體,新模式正顛覆傳統生產要素組合方式。”
數據價值構建創新體系
“數據不是石油,而是新‘氧氣’。”在數據要素論壇上,這句話被反復引用。軟通動力信息技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展示的案例頗具代表性:其AI工作站通過分析企業財務數據生成決策建議,但所有數據“不出本地”,體現了隱私與價值的平衡。
集思科技則探索數據資產化的前沿路徑。“我們沉淀了消費者行為與話術優化的海量因果數據,正在參與北京數據沙盒試點。”集思科技創始人李世尊透露說。
據介紹,集思科技正在構建的直播行業數據中臺,展現了跨企業數據融合的可能性——通過分析2000萬次消費者互動數據,其AI銷售話術優化使轉化率持續提升。
醫療領域的問題更為突出。“醫院數據是核心資產,但“孤島效應”制約價值挖掘。”李小璐坦言。對此,東華醫為通過統一平臺實現跨系統流轉,為數據確權與流通提供技術基礎。
大會期間舉辦的“數字安全與治理”分論壇上,云客聯合創始人羅怡分享了AI工作手機如何重構銷售生態:“我們為長城汽車4500家門店部署的系統,實現了客戶數據全流程自動化管理,ROI(投資回報率)提升25%。”這種將銷售行為數據化的實踐,正在金融、零售等1.4萬家企業中復制。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