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布朗先生的《中美亞洲之爭》一文,我認為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后,在亞洲建立起一個象歐共體類似的區域組織成為討論的熱點話題。原因是,亞洲有世界經濟發展最活躍的許多國家,覆蓋人口高達約30億人,對于金融管理和財富積累方面有著傳統的也是相對保守的近似觀念。在危機前,這里的多數國家以出口的外向型經濟為主體,而危機后,由于歐美國家金融受到重創,消費極度萎縮,使亞洲這些國家具備了團結起來的推動力。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眾多,經濟持續發展,也是一個具備相當儲量的消費市場。第三點,金融危機的表現之一,就是各國匯率波動的高度不確定性,這使得各國對于本國貨幣的擔憂加重。
這些原因,將是促使亞洲重要區域和國家走到一張桌子前的直接因素。
或許中國希望建立的是一個亞洲人自己的組織,換言之經濟在其中占據主導,而政治和軍事因素則被排除在考慮之外。
澳大利亞比較特殊,它不存在于亞洲國家之間的歷史怨恨,但由于對亞洲的思維方式缺少起碼的了解,對未來也缺少遠見,因此它正在為此付出代價。
印度則讓周邊國家難以猜測,在軍事和發展上搖擺不定,缺少對未來自己民族發展定位的遠見。
上述這些因素都影響了亞洲這個新的區域貿易區的呼之欲出。
正如孫中山先生所言,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我們以為,趨勢已經明朗,具體工作只是時間問題。亞洲人有足夠的智慧,如果能夠增加包容,努力贏得相互信任,放眼未來,則有機會成長為一個令其他大區國家羨慕的區域體,勃勃生機也會成為她融入世界的一個有利籌碼。
這些原因,將是促使亞洲重要區域和國家走到一張桌子前的直接因素。
或許中國希望建立的是一個亞洲人自己的組織,換言之經濟在其中占據主導,而政治和軍事因素則被排除在考慮之外。
貨幣聯盟不是問題,歐元的順利推出和運作可以成為一個參照物。但軍事威脅和政治勢力的區分則可能阻礙亞洲自己聯盟的建立。首先,因為美國的關系,臺灣問題始終無法得到圓滿解決,馬英九上任即將滿一屆,可卻只是表示出未來可能參加胡馬會,蝸牛速度很容易讓人想到美國的影響。
日本與美國關系過于緊密也是一個制約因素,會讓其他亞洲國家缺少安全感。日本擔心中國,而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也在因為日本對歷史問題的曖昧態度而始終保持著警惕。歷史問題是日本發揮作用的一個短板。
日本與美國關系過于緊密也是一個制約因素,會讓其他亞洲國家缺少安全感。日本擔心中國,而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也在因為日本對歷史問題的曖昧態度而始終保持著警惕。歷史問題是日本發揮作用的一個短板。
澳大利亞比較特殊,它不存在于亞洲國家之間的歷史怨恨,但由于對亞洲的思維方式缺少起碼的了解,對未來也缺少遠見,因此它正在為此付出代價。
印度則讓周邊國家難以猜測,在軍事和發展上搖擺不定,缺少對未來自己民族發展定位的遠見。
上述這些因素都影響了亞洲這個新的區域貿易區的呼之欲出。
正如孫中山先生所言,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我們以為,趨勢已經明朗,具體工作只是時間問題。亞洲人有足夠的智慧,如果能夠增加包容,努力贏得相互信任,放眼未來,則有機會成長為一個令其他大區國家羨慕的區域體,勃勃生機也會成為她融入世界的一個有利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