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動態多重加密方法示意圖

可重構存儲-擦除-多級信息重寫裝置
在安全信息存儲領域,光學加密已成為一項關鍵技術,尤其在加密設備微型化趨勢下。然而,傳統的光學加密方法,對于滿足微型化場景下更精細的應用需求往往難以滿足,而且單一加密策略易被破解;傳統光學加密研究普遍忽視時間維度的動態響應設計,即便現有少數時間維度加密方案,也存在可編程性差等問題。長期以來,如何實現空間維度加密與時間維度動態調控的協同統一,同步解決微型化、高安全性、快速調控三大核心需求,已成為該領域邁向實用化的關鍵科學瓶頸。
近日,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與香港城市大學李科研團隊開展合作,通過開發動態光化學能量轉換超材料,提出了一種面向存儲加密的超精密微納制造方法,實現了增強型隱寫術和多級信息存儲。
科研團隊設計了一種基于香豆素超材料的微動態多重加密裝置,采用直接激光寫入灰度梯度策略實現可編程光學特性調控。該方法能夠動態調控光致發光特性與交聯網絡結構,為不同光照條件下的新型隱寫技術提供支持。通過集成多光學場控制系統,實現了材料特性的實時可調,顯著提升了裝置的可重構性與存儲能力。研究成果揭示了該類超材料在微尺度光學加密領域的應用潛力,為動態存儲與信息安全的前沿發展開辟了新路徑。
上述研究以Tunable optical metamaterial enables steganography,rewriting,and multi-level information storage為題在Nano-Micro Letters發表。沈陽自動化所博士研究生鄭建辰和上海大學章昱昭講師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李文榮、于海波為通訊作者。
該研究得到了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重點項目和交叉創新團隊等項目的支持。(機器人學研究室)
來源: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

                    




資訊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