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慧欣
站在新的起點,工業互聯網將以規模化應用與智能融合為雙翼,重構產業生態、技術規則與商業模式。對于我國制造業而言,這是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重大機遇。
工業互聯網自概念誕生以來,已逐步從理論走向實踐,成為推動全球工業變革的關鍵力量。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歷經十載,從頂層設計謀劃到落地實踐深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階段性成果。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大背景下,工業互聯網正迎來全新的發展階段。
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已成效顯著。在政策的大力推動下,我國構建了較為完善的工業互聯網體系。從網絡基礎來看,以5G為突破口,工業無線、工業以太網、TSN、邊緣計算等新型工業網絡技術蓬勃發展,實現了各類工業生產要素和產業鏈上下游的深度連接。截至2024年底,我國5G基站達425萬個,5G工業模組價格比商用初期下降90%,工業高質量外網覆蓋全國97%以上地級行政區,“5G+工業互聯網”全國建設項目數超1.5萬個,實現41個工業大類全覆蓋,搭建起堅實的網絡“高速公路”。
工業標識解析體系作為工業互聯網的關鍵環節,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標識注冊量突破6500億,如同為物理世界的各類設備、產品賦予了獨一無二的“身份證”,貫通了物理與數字世界,讓信息在虛擬與現實之間自由流通,為工業數據的精準識別、定位和管理提供了可能。
多層次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崛起,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綜合型、特色型、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近340家。這些平臺下連設備,上接應用,成為數據匯聚、建模分析、知識復用和應用創新的核心載體,極大地推動了工業數字化轉型的進程。
從產業發展成效來看,工業互聯網對工業數字化和生產率水平的提升作用顯著。工業數字經濟占數字經濟的比重由2017年的17.3%提升至2023年的23.3%,數字技術對工業效率的提升超越服務業,2017~2023年提升1.17倍,數字化投入對制造業全要素生產率貢獻平均提升8.8個百分點。這一系列數據充分表明,工業互聯網已成為推動我國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技術演進下,工業互聯網呈現兩大趨勢。其一,將進入大規模應用階段,未來十年工業體系全面接入工業互聯網將成現實,大中小企業都將實現生產效率飛躍和商業模式創新。其二,人工智能與工業互聯網深度融合,引領進入智能新階段。工業互聯網為人工智能提供數據、場景和算力,人工智能賦予其智能“內核”。以大模型為代表的新技術,將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營銷服務等環節發揮重要作用。在技術應用層面,集成智能與裝備、機器人的融合,也將成為制造業智能化升級關鍵,具身智能裝備能主動感知、自主操作,與工業互聯網協同實現生產高度自動化。
站在新的起點,工業互聯網將以規模化應用與智能融合為雙翼,重構產業生態、技術規則與商業模式。對于我國制造業而言,這是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重大機遇。通過工業互聯網,我國制造業能夠更好地整合全球資源,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同時,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也將帶動相關產業的協同發展,如工業軟件、智能裝備、網絡通信等,形成一個龐大而富有活力的產業生態系統。
但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眾多挑戰,如不同行業、企業間數字化水平差異較大,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問題突出,工業互聯網人才短缺等。因此,政府、企業和社會各方需要共同努力,加強政策支持,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完善人才培養體系,為工業互聯網的持續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唯有如此,我國工業互聯網才能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為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勁動能。
摘自《自動化博覽》2025年6月刊

                    




資訊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