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茂名石化煉油分部優化小組突破傳統生產平衡觀念,利用渣油加氫裝置處理能力大和蠟渣油罐緩沖能力較強的特點,優化搭配蠟渣油資源,暫停今年新投產的蠟油加氫裝置,由渣油加氫裝置“分身”,既煉渣油又煉蠟油,實現一套裝置當兩套裝置用,上演了一場節能優化的精彩大戲。
蠟油加氫裝置是茂名石化油品質量升級工程的一個重要項目,當原油性質相對較差時能發揮提升油品質量的作用。今年初投產后,蠟油加氫裝置承擔起向一、二套催化裝置供料的任務,渣油加氫裝置只負責向第三套催化裝置供料,處理量大幅度降低,處于“半饑半飽”狀態。而蠟油加氫裝置剛剛投產,設備問題較多,能耗相對也較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茂名石化煉油能耗指標。
有沒有辦法扭轉這種局面?
轉機出現在今年3月底,當時蠟油加氫裝置因循環機干氣密封問題需要停工處理,為了平衡全廠生產,煉油分部決定進行一次大膽嘗試,讓處于停工待料狀態的渣油加氫裝置承擔蠟油加氫裝置的生產任務。他們將渣油加氫裝置緊急開工,大膽嘗試全煉蠟油,向第一、第二套催化裝置供料。嘗試取得了成功,渣油加氫裝置接煉蠟油產出了完全合格的催化裝置原料。
這次“小試牛刀”,為煉油分部優化蠟渣油平衡開拓了思路。
看到渣油加氫裝置可以完全轉變成高負荷的蠟油加氫裝置,生產管理處主管節能優化的副處長許楚榮打起了新的節能“算盤”:既然渣油裝置“吃不飽”又能煉蠟油,就可以趁著目前原料油性質比較好、油品質量有保障的時機,讓它先“吃飽”渣油,為第三套催化裝置備足加氫常渣料后,再“變身”成為蠟油加氫裝置煉蠟油,為第一、第二套催化裝置供足料,再轉回煉渣油,繼而再轉煉蠟油。如此循環下去,就可以在原油性質較好時讓蠟油加氫裝置暫時不開工,最大限度地降低煉油生產的能耗。
許楚榮向分部領導匯報了他的想法,得到了贊同和大力支持。渣油加氫裝置開始了“分身術”的練習。
創意很誘人,作決定也不難,但真正實施起來,難度卻很大。
在渣油加氫裝置快速來回“變身”的過程中,調度人員對罐區庫存與裝置處理量之間關系的拿捏準確度、渣油加氫裝置操作人員的技能素質、蠟油加氫裝置職工隨時準備開工的能力和水平都要經受嚴峻的考驗,稍有不慎,會影響到三套催化裝置的正常生產。為此,煉油分部將這個項目作為“創先爭優”和“比學趕幫超”活動的一個重點,組織技術骨干認真研究具體措施,充分考慮多種因素,在加強與公司生產、計劃部門對接的基礎上,制定了詳細的實施方案。
5月份,根據原油性質較好,蠟、渣油產量較高,直餾蠟油資源較差的實際,煉油分部抓緊時間,精心組織,優化工藝流程,精心操作,使渣油加氫裝置成功“分身”,既煉渣油又煉蠟油,實現了蠟油加氫裝置全月停工。
渣油加氫的“變身”和蠟油加氫的暫停,有效降低了煉油能耗,增加了效益。蠟油加氫停工待料每月可減少電、蒸汽等消耗費用800多萬元;通過優化蠟、渣油加工流程,比原工藝流程增效1037萬元;降低了燃料消耗和加工損失,為分部5月份加工損失率和自用率的繼續降低作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