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至24日,由中國交通運輸協會主辦的“第三屆中國數智交通創新發展大會”在四川成都隆重召開。10月24日下午,在“鐵路數字化轉型創新發展論壇”上,北京和利時系統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和公司)正式發布“道岔綜合監測及智能診斷系統”新產品。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副會長、國家鐵路局設備監督管理司原司長褚飛躍,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副會長、新技術促進分會會長、國家能源投資集團原總經濟師賈晉中,重慶鐵路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董事李智剛,北京和利時系統工程有限公司副總裁兼總工程師汪小亮共同出席發布儀式。

道岔綜合監測及智能診斷系統構建了一套集監測、分析與預警于一體的全流程運維體系。該系統在道岔關鍵部位部署了多種高精度智能傳感器,軌旁采集設備主要包括測力片傳感器、測力圈傳感器及采集分機。同時系統還可接入外部系統數據。

智能感知+AI診斷,構建道岔健康管理新范式
道岔綜合監測及智能診斷系統深度融合智能傳感、邊緣計算與人工智能技術,在道岔關鍵部位部署測力片、測力圈、振動傳感器等多類高精度感知設備,實時采集轉換阻力、密貼力、電流、振動、溫度等多維參數。系統還可接入既有缺口監測、工況監測等外部系統數據,形成全覆蓋、高精度的數據感知網絡。
依托道岔大模型、專家知識庫與邊緣計算節點,系統實現對原始數據的即時預處理與深度挖掘分析,不僅能精準定位故障并評估嚴重程度,更能基于歷史數據與生命周期模型,預測未來7天內設備健康狀態,自動生成健康報告與維修方案,推動運維模式從“計劃修”向“狀態修”轉型升級。該系統具備五大核心優勢,全面提升道岔運維的精準性、安全性與實用性。
· AI智能診斷,提升診斷精準度:系統深度監測道岔轉換全過程,基于大模型與專家規則庫對測力曲線進行精準量化分析,預警故障并量化其嚴重程度,將診斷定位至最小可維護單元,實時提供具體維修指導。
· 故障預測+健康評估,提供預防決策支持:系統通過內置道岔轉換評估模型、靜態評估模型以及劣化預測模型,實時掌握道岔健康度,主動預警未來7日內的故障風險,并生成針對性維修方案。
· 高精度參數采集準確還原,保證可靠性高:采用全面的抗干擾軟硬件過濾技術,準確還原真實設備受力表現參數,為故障預警與診斷提供精準數據支撐。
· 外置式參數采集,提升安全性及可維護性:不改變道岔本身結構,實現設備脫落、松動和故障數據采集及監測,保障運營安全。
· 系統適用性廣,施工安裝便捷:系統適配S700K、ZDJ9、ZYJ7等主流轉轍機,可直接安裝于動作桿螺桿,并可對現有外鎖閉框密貼調整片進行直接替換,工程實施簡便高效。
多場景落地見效,故障預警精準可控
系統已在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多個站段成功部署,覆蓋1500余個道岔牽引點,展現出卓越的工程實用價值。
· 早期故障有效識別:通過連續監測轉換阻力曲線,系統有效識別道岔扳動不解鎖等潛在故障。例如在某站道岔監測中,系統通過4天內阻力峰值從2059牛上升至6800牛的異常趨勢,提前預警故障風險,避免運營中斷。

· 多機不同步協同診斷:系統支持多牽引點同步對比分析,精準定位多機不同步問題。如在某站8號道岔監測中,通過分析J2轉轍機反向力異常,判定其處于被拖拽狀態,實現精準診斷與協同處置。

· 密貼力數字化管理:系統實時監測密貼力與轉換阻力的變化趨勢,直觀呈現尖軌與心軌的密貼狀態,助力用戶實現精細化、數字化運維,準確排查故障隱患。

技術突破引領運維模式變革
在該分論壇上,北和公司智能檢修產品部經理兼國鐵智能運維產品總監賴化鳳發表了《數據驅動下道岔狀態智能診斷評估的技術突破與實踐應用》主題演講。演講系統展示了和利時近年來在智能感知、數據融合與算法建模等方面的技術突破。具體有如下三個方面:
· 通過基于多維傳感數據與邊緣計算融合的實時采集架構,構建道岔運行狀態數字模型;
· 創新引入小樣本學習與神經網絡算法,解決故障樣本稀缺與狀態演化復雜難題;
· 實現早期故障精準識別與剩余壽命預測,推動運維模式由“計劃修”向“狀態修”轉型。
此次分享,條理化呈現了北和公司在智能運維領域從技術攻堅到實踐應用的扎實進展。以此為基石,和利時將持續深化數據驅動理念,攜手行業伙伴,加速推進運維模式的智能化變革,為軌道交通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筑牢根基。

展望未來,和利時將繼續以“聚焦核心技術,堅持自主創新”為指引,深化智能運維產品研發與生態共建,助力我國軌道交通實現更安全、更高效、更智能的高質量發展,為“交通強國”戰略貢獻智慧與力量。






資訊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