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9月份新聞發布會,回應經濟運行熱點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李超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方面積極推進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相關工作。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規模共5000億元,全部用于補充項目資本金。
持續加強經濟監測預測預警,做好政策預研儲備,根據形勢變化及時推出
正會同有關方面抓緊把新型政策性工具資金投入到具體項目上
圍繞“人工智能+”教育、醫療、養老、出行等重點領域,支持企業積極開展試點示范
在“兩重”建設中支持國產算力、模型、語料庫發展
推動國有企業將更多戰略意義強、經濟收益高、民生關聯緊的場景向民營企業開放
持續發力、適時加力實施宏觀政策
談及宏觀經濟運行,李超介紹,從全局全貌看,盡管面臨外部壓力,但在宏觀政策持續發力等因素帶動下,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從供給側看,生產平穩增長,制造業、服務業的重點領域增勢良好;從需求側看,政策效能持續顯現,展現出較強的韌性和抗壓能力。
李超認為,當前經濟運行依然面臨不少風險挑戰,外部環境仍然復雜嚴峻,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仍需進一步鞏固。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持續發力、適時加力實施宏觀政策。同時,將持續加強經濟監測預測預警,做好政策預研儲備,根據形勢變化及時推出。“隨著各項政策效應充分釋放,我們有信心繼續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有信心實現全年目標任務。”李超說。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規模共5000億元
李超表示,為促進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推動擴大有效投資。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方面積極推進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相關工作。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規模共5000億元,全部用于補充項目資本金。
“我們正會同有關方面抓緊把新型政策性工具資金投入到具體項目上,后續將督促各地推動項目加快開工建設,盡快形成更多實物量,推動擴大有效投資,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李超說。
加快推動智能終端、
智能體賦能千行百業
近期印發的《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將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的應用普及作為開展“人工智能+”行動的重點內容,并提出到2027年的應用普及率目標。
李超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按照《意見》部署要求,會同有關部門,從三方面推動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加快應用普及。一是構建導向明確、尊重規律、規范發展的政策環境。制定政策指引,圍繞技術支撐、應用推廣、安全治理等方面提出原則導向和具體工作要求,加快基礎技術、安全可信、互聯互通、行業應用等標準研究,制定互信互認共用的技術標準和產業規范,建立用戶導向的評估體系,為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環境,助力更多好企業、好應用脫穎而出。
二是協同推進技術攻關和開源共享,加快創新步伐。支持人工智能企業與各行業龍頭企業協同創新,開展從基礎功能到復雜場景的漸進式應用驗證,合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持續推進開源體系建設,依托龍頭企業、高校院所,打造開源平臺,推動大模型、數據集等共建共享共用,培育發掘優質開源創新創業項目,形成開源示范效應。
三是供需兩端同步發力,推動市場擴容。在供給側,圍繞“人工智能+”教育、醫療、養老、出行等重點領域,支持企業積極開展試點示范,遴選優秀范例予以宣傳推廣,打造更多實用、好用、用戶愛用的新產品和新應用。在需求側,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行業應用場景開放作為牽引,創新消費補貼方式,加快推動智能終端、智能體賦能千行百業、走進千家萬戶。
支持各類企業
深度參與“人工智能+”行動
李超表示,實踐證明,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和“人工智能+”行動都離不開民營企業的積極參與,也將為民營企業帶來巨大的發展紅利和廣闊的機遇。同時,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參與人工智能發展還面臨算力資源不足、數據獲取難、技術門檻高等問題。為此,《意見》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務實舉措。
她表示,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多措并舉支持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各類企業深度參與“人工智能+”行動。在政策上,在“兩重”建設中支持國產算力、模型、語料庫發展,加大“兩新”政策對企業的支持力度,推動國有企業將更多戰略意義強、經濟收益高、民生關聯緊的場景向民營企業開放。在資金上,持續在算力等領域發放“人工智能券”,為企業使用算力服務提供補貼,支持企業加大創新研發力度。在項目上,支持民營企業積極參與應用中試基地等人工智能重大項目建設,打造一批應用典型案例。
來源:《中國證券報》






資訊頻道